期刊导读

环境科学与资源利用论文_黄河流域乡村社会经济

文章目录

1 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系统耦合协调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2 研究方法与数据源

2.1 研究区概况

2.2 数据源

2.3 研究方法

    2.3.1 熵权TOPSIS分析法

    2.3.2 耦合协调度模型

    2.3.3 地理探测器

3 结果与分析

3.1 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质量耦合协调度时空分析

3.2 耦合协调度时空分异的影响因素识别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 论

4.2 建 议

    (1)坚持生态优先,走绿色发展道路。

    (2)因地制宜,设置差异化、特色化发展策略。

文章摘要:基于黄河流域2008、2010、2012、2014年136个区县面板数据,本文运用熵权TOPSIS分析法、耦合协调度模型和地理探测器模型对其耦合协调水平和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研究期内黄河流域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质量耦合协调度变化趋势呈“U”形曲线,总体处于高度耦合低级协调阶段。区域间差异变化趋势呈倒“U”形曲线。从相对发展度模型来看,2010—2014年乡村生态环境质量相对滞后。(2)空间格局上存在显著的空间分异特征,耦合协调度呈“上游>中游>下游”的分布格局。(3)自然环境因素是影响耦合协调度空间分异的主导因素,其次是社会经济因素。其中,乡村人口密度、PM2.5年均浓度、人均耕地面积、地形起伏度、高程和年均气温是主要因子,并且两个因子的交互作用明显大于单一因子的影响。基于此,建议黄河流域以协调发展理念为指引,重点提高生态环境的保护和修复,采用差异化、特色化的发展策略,以期早日实现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文章关键词:

论文DOI:10.13474/j.cnki.11-2246.2022.0118

论文分类号:X22;F327

上一篇:社会学及统计学论文_求助悖论:疾病众筹的社会

下一篇:社会学及统计学论文_人力资本视角下社会经济地

Copyright © 2021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杂志社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